公民記者的故事: 銀珊

2016.10.27 | 00:53 AM    作者 │ Lin    報導地點 │ 彰化縣    瀏覽次數 │ 3,307 檢舉文章



銀珊記錄報導已一年半,回顧肩負相機重量走過的路,2015年4月「返鄉當特派公民記者培訓營」第一梯次開課,身為學員,銀珊認為雖然公民記者的培訓課程只有短短兩天,人跟人的接觸意義反而比較大,這跟獨立媒體、公民記者的本質是相關的,深入串聯才會使人探究更多事,進而去揭發、報導。



公民記者培訓營開啟了銀珊的記者路,讓她更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做這件事情,銀珊說:「如果議題跟公民記者本身專業知識背景有相關,就可以了解更深、更全面,每個領域都有專家或了解議題的人可以幫忙點出問題,特別是當他看到問題的存在。」



「改善不公平的制度絕對不是想想而已,而是如何設定目標,你要怎麼去達到這件事情?一定有方法,或是你正在做的是不是朝著這個目標走。」銀珊表示:檢討一個人的好壞只能影響一個人,檢討整個體制,可以決定一群人的未來。



關注台灣空污問題的銀珊語帶認真:「例如空汙減量畢竟要搭配能源政策,改善一些產業結構面的東西,或是交通問題,可能減少汽機車之類的。」她提及彰化環保團體去年舉辦的 606 反空污全台遊行、1226全台反空污救健康大遊行,兩場活動主要任務是希望住在這塊土地的人,生活習慣可以友善環境,也透過政治力去改善空汙。她說,影響社會的方式有很多種,但公民記者的身分讓她可以在生活之餘繼續報導,而作記錄或拿起相機是她所擅長的。



「我自己有些想法慢慢在改變,這次去澎湖做博弈公投,我發現其實我們社會非常缺『溝通』這一塊。用客觀報導呈現正反方,把結果交給讀者去思考就好。」銀珊表示,初當記者時想要做的是倡議,但不同議題需要用不同方式報導,才能做到溝通,也才能強調社會的進步性



「我覺得『公民記者培訓』的效應,是莊豐嘉老師持續的關心記者的採訪實作,這才有學習到。」銀珊認為媒體工作與想像中的有著落差,面向更為複雜,而返鄉特派員來自各行各業,有設計師、有在政府工作、也有研究歷史的人,但是團隊裡的人都企圖影響社會,讓更多事情被人看到。



銀珊說,「我很喜歡我們定期在聚會,分享在記者路上看到的事情,這會延續我想繼續做記者的熱情,莊豐嘉老師像一個連結的人,他更有責任感一點是會把這些人召集起來。」



公民記者培訓營發起人莊豐嘉表示,「我們是比較幸運的一代,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應該要協助更多年輕人,用我們的經驗、人脈,去把資金找出來,找出營利模式協助年輕人創業。」串樓口團隊集結有主流媒體經驗的記者,議題社群平台第一是協助培育這些公民記者,讓新聞能夠發揮影響力。他指出課程設計的概念就是做中學,這樣記者本身才會成長。




@蔣銀珊

彰化地區 議題觀察者 不定期出沒於其他中華民國自由地區

相關報導  http://translocal.asia/index.php?g=User&m=Index&a=index&userid=269


文章贊助累積金額:NT$0

回應

我要贊助

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
新聞編號
451
新聞標題
公民記者的故事: 銀珊
記 者
Lin

贊助者資料填寫

姓 名
手 機
E-mail
贊助金額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