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過烏雲 看見背後的彩虹 -雲彩學園的故事

2020.11.27 | 18:17 PM    作者 │ 初心    報導地點 │ 雲林縣 斗六市    瀏覽次數 │ 3,066 檢舉文章
學園孩子上課情景
雲彩學園,是正式與教育單位合作的機構,主要安置12至15歲,家庭功能不彰、有輟學之虞的青少年,多數家庭功能失調,所以學園得先解決孩子生理、心理問題後,才能進階輔導行為偏差,進而就學,學園裡有專業的社工輔導孩子生活,也透過朱牧師、牧師娘以及老師的教導,使學生行為日漸穩定。課業則從國小基礎開始補救,用數位化、個別化的電腦教學,讓學生不懂時,可以一再重複看教學影片,成立至今已帶領超過百名原本被視為問題少年的孩子,脫離毒品、色情及幫派的捆綁,也因為在學園得到家的溫暖與照顧,行為獲得改善,平日除了學習課業,朱牧師還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擔任志工服務人群,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價值。
  • 學園孩子除室內課程外,也有室外活動課

    為幫助非行少年 香港志工老師來台輔導

    「當然會有懷疑自己的時候,當他們不聽話,我總是會想,是不是教育的方式不對,才沒辦法改變他們。」來自香港的阿意(化名)老師如此說道,正值壯年時期的他,九年前因為教會活動來到臺灣,認識朱牧師與學園的孩子,深深被牧師無私的付出感動,在了解到學園裡資源上的不足後,開始思考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。

    於是,在七年多前,三十初頭的他,在一般認為年輕衝事業的年紀,不顧家人反對,決心從香港來到台灣,這七年間,阿意老師以志工的身份,食住皆在教會,不領一分薪水,擔任孩子們的生活輔導老師,每半年還要回國換簽證,而這樣的經歷,也影響同在香港教會的成員小文(化名),深受感動的小文也在三年前離鄉背景來到臺灣,成為孩子們的老師。

    一開始,首當其衝的就是語言問題,最初聽不太懂中文的阿意與小文老師,連跟孩子溝通都成問題,更不用說約束或是輔導,於是他們努力適應著環境,當孩子不聽勸導時,努力尋求不同的方法,也經常為孩子們禱告,祈求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,慢慢地,不僅被孩子接納,成為亦師亦友的存在,每個孩子的領導方法皆不一樣,唯有真心愛他們,才能讓他們也有所轉變。
  • 訓練孩子自主清潔,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

    當付出有了回報 孩子們學會感恩與分享

    「當看到他們開始會想到妳,會懂得與妳分享,我真的覺得很感動!」小文老師說道。當教師節時,一般的孩子精心準備卡片與禮物時,學園的孩子僅僅是用紙條寫下「教師節快樂」或是「謝謝老師」,或是用餐時會想到老師,代表著孩子們學會感恩與分享,這樣的小事就能讓老師感動不已。

    「我所做的一切,他記得,這讓我不禁痛哭失聲」阿意老師回憶起過往,曾經,有一位少年,總是常常放假後逃離學園或是不聽勸導,老師費盡苦心,用盡方法來輔導他,卻經常不見成效,而在孩子畢業後的某一天,老師卻收到了孩子的信,內容描述了對老師的感謝,「原來,他都記得,他都知道...」讓老師不禁淚如雨下,原來對孩子的付出,他們真的有放在心上。
  • 雲彩學園 讓孩子們重新擁有家的溫暖

    英文有一句著名的諺語: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.(拉拔一個孩子長大成人,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努力),其實進入雲彩學園的孩子,有極大的原因是因為家庭功能的失調,如果我們能多關心周遭的孩子,這個社會能多一點愛來關懷他們,相信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少。在實地接觸後,筆者發現學園裡的孩子,個個看起來身強體壯,善良活潑又開朗,絲毫看不出來過去可能是被貼上「不良少年」的標籤,相信一定是在朱牧師、師娘與老師們的愛與關懷下,才讓這些孩子的生活回歸正常,營養充足且身心健康,雲彩學園不僅僅是約束與教導,更像是給了這些孩子一個溫暖的家!
文章贊助累積金額:NT$0

回應

  • 評論 | 初心     2020.11.27 | 21:14 PM
    大家好,我們是雲科大的學生

我要贊助

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
新聞編號
1902
新聞標題
越過烏雲 看見背後的彩虹 -雲彩學園的故事
記 者

贊助者資料填寫

姓 名
手 機
E-mail
贊助金額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