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垃圾危機的解方,張縣長早已提出

2019.11.19 | 15:03 PM    作者 │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   報導地點 │ 雲林縣    瀏覽次數 │ 2,284 檢舉文章

◎文/畢誠(水林居民)

  垃圾危機在全台早已發生,只是財政充裕的縣市政府總是有更多的處理選項,但在財政吃緊的雲林就不光是舊聞,成為未來的常態窘境更可想見,此次能再博新聞版面,乃因雲林縣政府終於針對超過五萬噸難以去化的垃圾,祭出「垃圾打包暫置」的處置方針,縣府預計在明年五月底前完成兩萬噸垃圾打包並就地暫置。

  事實上,有限的暫置空間,面臨大量垃圾無比飛快的製造速度,著實是一大困境,因此我們必須先忽視眼前的五萬噸垃圾總量,不要急於「一次全部消滅」,理性分析並細想,垃圾究竟從何而來?以及,垃圾為何始終無法減量?

  首先,我們必須認識到,這些巨量垃圾原本就是從每個小小社區所積聚而生,因此,問題的解方也正在每個社區。試想,如果每一個社區都能確實做好垃圾分類與回收,並減緩垃圾生產速度、減少垃圾生產數量,我們所面對的垃圾矛盾就不會如此嚴峻了。每人每天在家生活,或是在外工作、飲食、娛樂、交際,無時無刻都不在製造垃圾,這些困境絕非強調環保道德意識便能解決。

  那麼,主要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問題在於人人習於各過各的生活,我們不關心他人、不在乎整個社區的生活品質,也當然就不具備總體的視野;因為不是過著集體生活,所以面對垃圾,也頂多希望達到自己家裡乾淨就好的低標。

  試想,如果社區集體共餐,就能垃圾大減量;如果設立社區資源回收站,垃圾分類與回收就輕而易舉;如果社區有自己的二手物交換跳蚤市場,減少無謂的商品採買,垃圾就能減量;如果社區透過民主討論制定綠色生活公約,就可以集體購買低度包裝或是無塑、可回收之商品,垃圾就能減量。

  希望社區能實現這些目標,就要有參與式預算作為基礎,方能引領居民學習集體民主討論、集體解決社區困境、集體追求社區共好共榮,讓每個社區都能像個大家庭一樣,雖不簡單但絕非天方夜譚,筆者深信,雲林縣民必如此深切期待,當張縣長落實了2018年之參與式預算政見,不但樹立了垃圾減量進而往零垃圾目標前進之全國典範,並且能將雲林打造為領導台灣民主深化之泱泱大縣!

(全文完)


※本文為讀者投書,全文照登。

文章贊助累積金額:NT$0

回應

我要贊助

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
新聞編號
1704
新聞標題
雲林垃圾危機的解方,張縣長早已提出

贊助者資料填寫

姓 名
手 機
E-mail
贊助金額
取消